环球资讯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编辑小姐的绘图日志》是我来到华文之后做出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这本书开启了我在做书之路上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漫画书,第一次做赠品,第一次去印厂盯样儿,第一次策划完整的营销方案,第一次和销售battle,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我既兴奋又紧张,对这本书的感情也愈加的深刻复杂……我是编辑,作者是编辑,书里讲的又是编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冥冥之中的缘分,让两个热爱出版的编辑相遇。
每个投身出版业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立志要出版一本本优质的畅销书,看着自己的名字被印在封底上,过一把幕后军师的瘾,然而想要做好一本书,光凭一腔热忱实在无法成事,就像序言中写的那样“编辑的工作,实在太五味杂陈了,可不是文青一种姿态就可以驾驭……就像是美编经常被误解为打印店小妹一样,编辑也经常被误解为专业校对,那么好吧,就拿最基本的校稿子来说,这也是一件技术活儿,没点火眼金睛的本事还真干不了。做了编辑,你就会开始挑剔,开始不自觉的较真,每天在规范有序的校对世界里徜徉,患上一种名为“校对完美主义综合征”的顽疾,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什么东西上印着字,都要在脑子里迅速校对一遍:“干嘛”和“干吗”用对了吗,“象”和“像”分清了吗?“的”“地”“得”区分了吗?省略号是六个点吗?破折号、一字线规范吗?宋体、黑体、楷体,字体都统一了吗?
很不幸,我也得了这种病,由于引进版权的关系,在校对这本书的时候,我既要保证全书不能出现一个繁体字,还要顾及两地之间不同的语言习惯,力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让这本书“入乡随俗”,于是乎,稿子上被我贴满了花花绿绿的贴纸,提醒着自己哪里需要改,哪里需要查,在出版社三审三校后的基础上,又这样周而复始折腾了四五遍,才算是终于完成了校对工作。随书附赠的三张异形书签,对于我这样一个首次做赠品的人而言,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从选定形象、确定尺寸与文案,虽然一步步都走得小心谨慎,中间还是经历了数次的调整和修改,设计师也被我折磨得无语问苍天,才有了如今这三个看起来可爱呆萌的小人儿。之后定封面、定用纸、写各种宣传文案、挖掘卖点、确定营销方案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打一场仗。
在这样的日复一日的熏陶和训练中,不论男女,每个编辑都被锻炼成了可萌可攻,可静可动,一忙起来就长着好几只手的类似八爪鱼一样的奇怪生物。他们左手拿咖啡,右手拿红笔,校稿利索,P图完美,搞得定策划方案、微信推文,玩得转PPT和视频剪辑,撸起袖子就搬书,拿上麦分分钟变身hold全场的主持人。他们抢作者、找渠道、哄设计、算成本;而文艺小清新,和你在咖啡厅里谈上大半天纯文学,张口闭口川端康成杜拉斯;时而搞笑幽默接地气,在路边的小酒馆说段子侃大山,从国际形势聊到饮食男女。编辑小姐Yuli头上那团燃烧着的小火苗,以及和各个部门斗智斗勇的场景,简直就是每个编辑的职场写照。
印前的工作都尽全力做到最好,真正到了交片下印的时候,又得了一种名叫“怎么查都觉得有错”的病,核出片文件,核蓝图,啥啥都核了个遍,可总能发现新的错误,及时修改好后告诉自己欲速则不达,下次要仔细但别太紧张,可是下次依旧无法做到全然放松。所以,在交片之前,每个编辑都像是枕戈待旦、小心谨慎的士兵,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胆战心惊,后背的汗毛都要竖起来。
所有的流程走下来就到了最后一关——销售,讲真,自己做的书,要是最后卖好了还行,卖不好那真是欲哭无泪之外还得深刻反省。编辑看自己做的书,就像是老母亲看自己的养的娃,虽然有的时候被逼急了也忍不住想揍几下,但大多数时候还是爱得热烈、深沉无怨尤,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了它,编辑这个妈也得给它最柔软的呵护。至于这方面的心得体会,编辑小姐Yuli这样写:“投身出版业以来,我曾被数落为‘合格的编辑’也曾被赞是‘全方位的编辑’,曾被作者在网络上批评,也曾与画家建立革命友谊;曾做出畅销书,也曾眼睁睁看着滞销书被销毁。在岗位上的这段日子,都挣扎着从每一个正评与负评中,厘清‘合格的编辑’底要具备哪些条件。学中做,做中学,被骂就回去检讨,被夸奖就坦率道谢。”一段话,道出编辑的不易与坚持。
说了这么多,其实《编辑小姐的绘图日志》最打动我的,不只是它的搞怪和戏谑,而是让大家真正注意到了做书人的存在,知道了做书人的不易。她通过画笔和经历,刻画出一个编辑真实的欢与痛,柔与韧、爱与梦,让对这个职业一无所知或者有所憧憬的人进一步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美丽与哀愁。
在一切都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编辑不可能把头埋在故纸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挑错别字,而必须是一个全能型的人。然而就算编辑再三头六臂、八面玲珑,他们也有自己的愁绪与忧虑,纸媒式微的年代里,还有人看书吗?当梦想照进现实,面对一个个矛盾与阻碍的时候,编辑又该如何自处?如何坚持?在充满相书香气的文稿与充满铜臭味的业绩报表的夹击中,编辑的热情又该如何妥善安放?诸如此类的问题,编辑小姐Yuli和我都遇到过,而至今,我们似乎一直都没有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当初的选择,而办法也总比困难多,网络的普及的确让纸媒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纸质书的生存空间也一再被挤榨,但危机亦是契机,只要坚持走下去,在路的尽头,定能见到几株开得茂盛灿烂的花儿。看了很多写编辑生活的文章,大部分的基调都过于负面和压抑了,虽然编辑小姐Yuli也时常吐槽自己的工作,但我想她的内心其实是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编辑,但我想一个真正优秀的编辑,必然会对出版与文字保持着初心,他会很有市场触觉,同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关注市场但不盲从,他善于沟通,性格乐观,不屈不挠,有野心但肯吃苦,能屈能伸,够聪明,够勇敢,够自信,够积极,丧过之后仍然元气满满。
身为幕后英雄的编辑,似乎一生都在给他人做嫁衣,但看到一本本倾注着自己心血的书被读者所认可、所喜欢,这种非同寻常的成就感,千金难换。编辑小姐Yuli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对做书、对文化心怀热望的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仍致力于为你们,做出优质又富有温度的书。
这本书,希望你喜欢。